简介:赫伯特·马尔库塞(Herbert Marcuse)(1898-1979)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,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,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。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。赫伯特·马尔库塞哲学家、美学家、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,被西方誉为“新左派哲学家”。 1917年—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,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。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,1933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。【粉丝网】1940年加入美国籍,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,后到哥伦比亚、哈佛、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。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、胡塞尔、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(1856~1939)的影响,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响。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,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。从50年代开始,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,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。
全部语录:
1、 单向度的人即所谓的丧失否定、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。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,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2、 人,好像什么也没有了,变成了全面的奴隶。人们所谓的自由,是自由选择主人的自由,却改变不了主人与奴隶的身份。主人是什么?主人就是奇怪的生产和消费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越清纯越死亡》
3、 工业社会是极权社会,压制了反对声音,产生了单向度的人和社会:缺乏否定,批判和想像能力的人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4、 当人类被剥夺了反思与沉痛的思考后,他们所剩无几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5、 人们面临很多虚假的需求,人们每天为了虚妄的幸福而奔波忙碌,身子太忙,脑子太闲。 —— 马尔库塞
6、 这个概念反映了一个自身包含对抗的世界的经验――这个世界不仅苦于匮乏和否定性,并常常受到破坏性因素威胁,但它也是一个按照最终目标来建构的完整系统。对抗性世界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支配着哲学范畴的发展,哲学也就在多大程度上生存于一个破裂的领域――双向度的领域中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7、 辩证思想和既定现实之间是矛盾的而不是一致的;真正的判断不是从现实自己的角度,而是从展望现实覆灭的角度来判断这种现实的。在这种覆灭中现实达到其自身的真理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8、 人们在其商品中认出自己,在他们的汽车、高保真音响和错层式住宅、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。 —— 马尔库塞
9、 使用“自由”一词时,我是十分犹豫的。因为时下一些对人类犯下的罪恶恰恰打着自由的旗号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爱欲与文明》
10、 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, 文化、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,这一制度吞没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。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,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。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11、 非存在并不就是虚无:它是存在的一种潜能,是对存在的一种威胁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12、 任何一种潮流呈现压倒态势的情况,都会对人的感觉、精神构成侵害。 —— 马尔库塞
13、 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,希望才赐予我们。 《单面人》 —— 马尔库塞
14、 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,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,独立思考、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15、 直接经验的世界――我们发现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――必须被理解、改变甚至颠覆,以便显露出它的实际面目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16、 自由选择主人并没有使主人和奴隶归于消失。 —— 马尔库塞《单向度的人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