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湖,山东省济南市区湖泊、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旧城区北部,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,湖水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。湖水面积46公顷(《济南市政府网站》称58公顷),水深平均2~3米。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,湖水水色澄碧,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——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。
大明湖历史悠久,纪念古人政绩、行踪的
建筑以及自然 景观很多,诸如 历下亭、铁公祠、小沧浪、北极阁、汇波楼、南丰祠、遐园、稼轩祠等,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、吟咏。唐代以后的 历代诗人,都留下了 著名的诗篇。解放后,于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园,几经修缮美化,成为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。
名称变迁
大明湖,在【粉丝网】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 《济南行记》中始称“大明湖”。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称“历水陂”,唐时又 称莲子湖。北宋文学家曾巩称“西湖”、“北湖”。位置境域
大明湖位于
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北(属历下区),西晋以前,大明湖范围很大,南到濯缨湖,北通鹊山湖。西晋永嘉年间(公元307年~公元313年),建城墙把湖分开,基本形成现代的 规模。 现代地 理上大明湖的 范围:北至护城河,东至黑虎泉北路,南至大明湖路,西至启盛街,1990年代有 湖面46.5公顷(合0.465平方公里)(《济南市政府网站》称58公顷)。水文特征
大明湖水位可由水门调节,一般水深2~3米,平槽蓄水容量为83万立方米,一般调蓄水量仅32万立方米。据1967年5~7月实测,入湖泉水为35.4万立方米,入湖污水仅0.1万立方米,清污比为33.2:1。
1970年代以来,由于 城区超采地 下水,致使地 下水位一降再降,泉涌量逐年减少,甚至干涸。而入湖污水量却与 日俱增,湖水污染相当严重。 1980年5月引五龙潭水补给大明湖工程实施后,可不定期引清水入湖,对改善湖水水质有 一定作用。大明湖底为不透水的火成岩,泉水不能下泄,再加合理的排水系统,便形成了淫雨不涨,久旱不涸的特点。
气候特点
大明湖地
处中纬度地 带,由于 受太阳辐射、大气环流和 地 理环境的 影响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其主要气候特征是 :季风明显,四季分明;冬冷夏热,雨量集中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 蒙古高压,济南市被变性极地 大陆气团所 控制,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,寒冷晴朗,雨雪稀少,多偏北风。夏季受热带、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,盛行来自海洋的 暖湿气流,天气炎热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多偏南风。春季和 秋季是 冬季转夏季、夏季转冬季的 过渡季节,风向 多变。一年之中,在 不同季节,全市处在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,构成了 春暖、夏热、秋爽、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 气候。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,盛吹寒冷的
偏北风,一般6~8天有 一次冷空气侵入,使气温不断降低。冬季最 冷月平均气温在 0℃以下,极端最 低温度平均在 -20℃以下,低于 -10℃的 严寒日数98%集中在 冬季。冬季降水量在 20~25毫米,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3.0~3.7%,整个冬季雨雪稀少,北风频吹,干燥寒冷。夏季炎热,季平均温度在 26℃左右,极端最 高温度超过40℃,日最高气温≥40℃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 夏季。夏季不仅炎热,且 多降水,雨热同季。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 400毫米以上,全年60%的 降水量集中在 夏季,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 15天左右,日降水量≥50毫米的 暴雨日数集中在 7、8两月,占全年暴雨日数的 70%。